GC义父更新日志:干掉老旧回收,迎接新时代
兄弟们,今天必须分享一个热乎的实践记录。前段时间被一个线上服务折磨得够呛,那个破服务时不时就来个长停顿,搞得用户体验极差。监控图上,延迟曲线就像心电图一样,高低起伏,看得人心惊胆战。
本站为89游戏官网游戏攻略分站,89游戏每日更新热门游戏,下载请前往主站地址:www.gm89.me
我当时就决定了,必须把这个服务的垃圾回收机制给彻底重构一遍。之前用的那个老掉牙的CMS(Concurrent Mark Sweep),简直就是个磨人的老头子,年轻时还行,现在数据量大了,一到大扫除就歇菜,服务直接按下了暂停键。
我的目标很简单:干掉CMS,请出G1,也就是我们今天日志的主角——GC义父。
第一阶段:确认问题和前期准备
我抓取了生产环境跑了24小时的GC日志。拉进我常用的日志分析工具里跑了一遍。结果果然不出所料:虽然大部分时间的小回收(Minor GC)还能应付,但是平均每隔两三个小时,它就会来一次吓人的完整回收(Full GC),每次持续时间都在2秒以上。
2秒!想想看,用户点个按钮,程序楞在那儿2秒,还不爆炸才怪。
我立刻写下了方案,跟团队沟通:必须切换到G1(Garbage First)算法。G1最大的好处就是它能控制暂停时间,哪怕是大清理,也能切碎了来,而不是一次性全停掉。
我们开始动手改配置,这是个细活,一步错,全盘皆输。
- 移除了所有旧的CMS相关参数。
- 添加了G1的启动命令,这很简单:
-XX:+UseG1GC。 - 关键是设置目标暂停时间。我直接定了一个死目标:100毫秒(
-XX:MaxGCPauseMillis=100)。 - 由于G1需要内存来维护自己的内部结构,为了稳妥,我给堆内存加了15%的冗余。
第二阶段:部署测试与紧急回滚
参数配置完毕,我1部署到预发布环境。跑了几个自动化测试,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,各项指标都非常完美。GC日志显示,暂停时间成功压制到了80毫秒以下。
我心情大好,决定上生产环境,先挑两台流量最小的机器试点。
结果刚上线不到一个小时,警报再次大作,这回更狠,不是延迟高,是服务直接宕机了!OOM(内存溢出)!
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,赶紧紧急回滚。等系统恢复后,我立刻下载了出问题时的内存快照和日志,开始分析。
我发现,虽然我给堆内存加了冗余,但我的启动参数里,老年代的回收起始阈值(Initiating Heap Occupancy Percent)设置得太低了。导致G1回收还没来得及跑完,新的对象分配速度就已经超过了它的清理速度,内存很快就被耗尽了。
第三阶段:精细调教与大功告成
这回我吸取了教训,重新计算了对象的生命周期和分配速率。我把老年代的回收阈值抬高了,给义父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完成它的清理工作。
我修改了以下几个关键参数:
- 提高了回收起始阈值,让义父跑得更早。
- 调整了年轻代的大小比例,避免年轻代太大导致单次回收压力过大。
- 设置了专门的GC线程数,确保它有足够的算力去执行并行任务。
我重新部署了机器,这回我盯着监控面板和日志,连眼睛都没眨一下。跑了整整一晚,曲线平稳得让人感动。
第二天一早,团队群里全是赞叹声。延迟曲线彻底被拉平了,暂停时间稳定地控制在80毫秒内,甚至大部分时间低于50毫秒。
我下令全量部署,那个经常闹脾气的服务终于驯服了。事实证明,请个新的“GC义父”来打理系统内存,绝对是提高服务稳定性的不二法门。
这回实践又教会了我一点:别迷信默认配置,不动手调教一下,你永远不知道系统能有多稳定。
